针灸作用的原理?

赫连泓宾赫连泓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针灸治疗的机理相当广泛,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对特异性感受器的刺激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对周围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而引起的全身反应。 但不论哪种理论,最终都指向神经系统,因为神经系统是通过其特定的传导通路和相应的靶器官相联系的,无论哪种学派或哪个医家,最终都涉及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经络是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之一,它认为人体通过经络内外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把人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活动联系起来。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阐述了经络的概念,并建立了“腧穴”的概念,明确指出了经络在生理、病理方面的意义和对药物、针具的刺激反应,为针灸疗法的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现代科学已证明,穴位是经络系统中具有特定解剖特征和功能的点,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它是经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沟通体内外的一个特殊窗口。它的存在和功能,不仅反映了经络的存在和循行路线,而且也为中医学利用针刺和艾灸的方法防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

初格珊初格珊优质答主

针灸的基本效应包括兴奋或抑制相应的躯体组织和调节相应的内脏机能活动。针灸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西医对于针灸作用原理的探索主要从生物电、生物磁场、生物信号分子等角度进行。此外,中医界对针灸的理论认识不断总结完善,推动针灸基础研究的发展。比如,基于气络三焦理论提出的津液代谢异常是独立糖尿病前期病机新理论,及基于“脾不散精”“痰湿内阻”等病机分析和“疏通表里气机,健脾化浊,调补心肾”治疗原则开展的中药加针灸治疗糖耐量受损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中药+针刺”可降低肝脂水平和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合成关键酶的活性,并提高心肌组织线粒体中氧化呼吸链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可分别提示“中药+针刺”调节糖脂代谢、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效应。

综上所述,针灸作用是复杂的多因素、多层次、多环节的调节过程,是整体综合作用,其作用机制是现代科学研究针灸学的重点和热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